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厥菜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厥菜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蕨菜典故?
其寓意的来源有一个著名的典故——首阳采薇。唐代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载:“薇,蕨也。”由此可见,古人口中所说的薇,就是指蕨菜。
《首阳采薇》其典出自于《史记》,主人公是伯夷和叔齐,他们都是孤竹国君的孩子。其父想将王位通过禅让的方式让位给叔齐,而叔齐想要在父亲死后让位给伯夷,伯夷认为这是父亲的遗命,因此不愿意接受伯夷的提议。于是二人都选择了逃离。
这时,孤竹国君的次子在众人的拥立下成了国君,而伯夷和叔齐归附了西伯姬昌,等他们二人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,武王时却要去讨伐商纣。伯夷和叔齐劝谏道:“西伯王去世了,不安葬却要发动战争,能说是孝子吗?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君,能说是仁者吗?”
武王身边的人想要杀死他们二人,而太公却十分欣赏他们,于是带他们离去。武王平定殷纣之时,天下归附周朝,而伯夷和叔齐却以做周朝的子民而为耻,于是它们二人为了坚守节义,决定不吃周朝的米粮,而隐居在首阳山,采摘野菜充饥,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。
而他们采摘的野菜正是蕨菜,因为这样感人的故事,蕨菜因而有了坚守的人文含义。
伯夷、叔齐不食周粟,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,并作了《采薇歌》一首。
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
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
神农虞夏,忽焉没兮。
吾适安归矣。
吁嗟徂兮,命之衰矣。
采薇采薇,到底采食的是什么植物呢?
现在大多数人认为“薇”就是野豌豆,因为总是能救济饥荒所以又有“救荒野豌豆”的别称。《中国植物志》就指出野豌豆全国各地均有出产。在华东地区,它们更是常见。房前屋后,田野路边,荒地草坪,几乎各种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。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“薇”是蕨菜,蕨菜可食,它的根含淀粉,也可供食用。
不管是野豌豆,还是蕨菜,都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正常热量和营养摄入,最后伯夷和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。
商周的先民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蕨菜了。而最早的记载也在《诗经》当中,最著名的当数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中的:
“陟彼南山,言采其蕨。未见君子,忧心惙惙。”
上山采蕨看不到心仪的儿郎,就会忧心忡忡的不高兴。同样的蕨菜,同样的心境,在《小雅·四月》中也有所体现:
山有蕨薇,隰有杞桋。君子作歌,维以告哀。
蕨菜在诗经中总是和“忧思”联系在一起
能吃的蕨菜有哪些?
我认为能吃的蕨菜有以下几种:
第一种:水蕨菜
水蕨菜生长发育在江河溪流等水资源周围,在广东、台湾、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都有分布。
第二种是山蕨菜
山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。地下根茎黑褐色,长而横向伸展,植株幼嫩时外面长了一层黑褐色茸毛,草质化后,茸毛消失。
第三种则是黄瓜香
正如其名,黄瓜香有着鲜黄瓜清香的味道,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,是著名的山野菜,喜欢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下,灌木丛中及浅山河边湿地上。
第四种蕨菜叫猴腿菜
猴腿菜因其看上去长满黄褐色绒毛的猴子腿而得名。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各地,小兴安岭、长白山盛产,华北、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
第五种是牛毛广
之所以叫牛毛广是因为它的叶子长得很像牛尾巴,身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厥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厥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